文章页当前位置
董素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宣传引导,带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核心在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民众行为意识的变革,为促进居民普遍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我们注重“三个结合”。
一是党政机关与群众组织相结合。党政机关率先垂范,并辐射到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志愿者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广泛宣传发动;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幼儿、中小学教育和社会实践内容,形成党政机关带头、全社会普遍参与的良好局面。全年开展校园主题宣讲1200节,涉及小学300个。
二是集中培训与入户宣传相结合。先后7次邀请厦门等地专家来我市组织集中培训,持续提升各级分类组织人员业务能力。聘请专业宣讲公司,开展专题培训课751次、人数58727人,户外宣传14147次、人数1340961,入户宣传22.7464万户次,文艺汇演15次、知识竞赛15次、电视专栏72次,通过入户宣传、常识培训、疑难解答、集体观摩等形式,逐步实现社区居民由“要我分”向“我要分”的转变。
三是主流媒体与公共平台相结合。先后与河北广播电视台、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台及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等主流媒体合作,开办“行风热线-垃圾分类专栏”,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主题晚会等活动。在石家庄电视塔建设宣教中心,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在此基础上,注重推进城市大屏、墙体立面广告、公交宣传平台、石分美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及各物业、商超、企业宣传,通过公益广告、歌曲、宣传片、新闻报道等形式,发送垃圾分类动态、发布宣传标语、宣扬方法意义,广大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二)强化基础建设,打造生活垃圾分类体系
一是继续加大投入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在“八区一县”主城区完成全部67个街道办(乡镇)、616个社区(居委会)、3700余个小区、约2000家公共机构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布设工作,覆盖160余万户居民,居民户数覆盖率100%。在此基础上配备新型智能分类设施445组,2297个小区实现“撤桶并点”,打造示范街道45个。全市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主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已到达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4%。
二是补短板提高分类转运处置能力。紧紧抓住垃圾分类中后端硬件严重匮乏的问题,配备生活垃圾运输车辆851辆,其中,厨余垃圾车128辆、餐厨垃圾车40辆、可回收物垃圾车147辆、有害垃圾车17辆、其他垃圾车519辆。建成改造厨余垃圾处理设施15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14座,有害垃圾暂存点10个。根据《河北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8-2030年)》,我市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推进联调联试工作,确保各项目尽快投产运行,发挥生态效益。目前,我市在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11座。其中,焚烧发电8座,水泥窑协同处置3座,日处理能力约10000吨,已全部投产运行,我市已于今年7月实现生活垃圾全部焚烧处理,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三)强化督导考核,落实各级监督管理责任
为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建立了明查+暗访+第三方考评的立体督导机制。
一是定期开展全系统检查。由市分类办每季度对全市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指导督导,印发督查通报。
二是不定期开展专项暗访。针对各阶段突出问题,如垃圾混运等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成立暗访组,制定暗访计划,对各小区、公共机构等部位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责任单位立即整改。
三是全天候进行第三方考评。引进第三方考核公司,搭建考核网站平台,聘请20余名专职检查员,全天候对各级各单位垃圾分类设施布设、分类投放运输情况、台账录入等进行检查取证,随时将问题线索上传至平台。
四是全小区进行同榜排名。建立了垃圾分类“红黑榜”制度,每月对我市全部小区进行同榜排名,通报各区前三名后三名,将工作压力传递到末端,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
石家庄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2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