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意见》(冀政字〔2018〕34号)和《石家庄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石政发〔2018〕6号),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提升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现就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坚持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专用化发展方向,加强政策引导,集中资源要素,完善市场机制,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构建更高质量、更强竞争力、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需要。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科学布局。选准特色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坚持“一县一业”,力求产业精准。新产业抓特色,老产业抓提升。结合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规划一批特色主导产品适宜发展区。瞄准市场需求,规划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大的农业特色产业,引导资源要素聚集,协调各方力量深度参与,建设特色产业优势区和集聚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资源保护和废弃物治理同步推进,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规范生产,保证质量。用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等理念改造传统农业。针对产业链各个环节,制定标准评价体系,推行全程规范化生产,建立追溯制度。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立足区域资源特色,准确定位品牌发展战略,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名牌优质产品等提高特色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龙头带动,三产融合。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同构供应链、产业链、物流链和价值链,与康养、旅游、度假和餐饮产业有机结合,形成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上下游紧密协作的生产经营群体,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全市特色产业的增长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到2020年,基本形成科技先进、绿色发展、质量高端、品牌突出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优势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农产品供给结构更趋合理、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种养环节增加值占全市农业增加值50%以上。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98.5%以上,基本实现主要特色农产品质量可追溯。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农科教深度融合,科技研发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增长点,农业特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5%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规模养殖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基本形成,特色农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打造1个销售价值超百亿的企业品牌;品牌特色农产品数量年均增长12%以上,主要“菜篮子”产品京津市场占有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二、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
选择一批地域性强、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定认知度、市场前景好的特色农产品,在原产地或生态条件最适宜、有生产传统、技术成熟、相对集中连片的地区,重点扶持,规模发展。到2020年,力争打造30个“全省知名、区域畅销”的市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0个石家庄特色农产品品牌,区内形成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新型经营主体创新为动力,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一)粮食产业。适应口粮多元化、加工专用化、饲用功能化趋势,发挥特色育种基础好、品种多的优势,优化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品质结构。发展优质强筋小麦50万亩;实施粮改饲45万亩,为生产高端牛奶提供优质饲料;实施鲜食玉米、青贮玉米和杂粮杂豆替代籽粒玉米,规划期内全市发展鲜食玉米不低于5万亩;发展春播采用马铃薯5万亩;利用市级项目资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西部山区、环省会经济林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区和重点贫困村,到2020年推广种植“张杂谷”20万亩。
(二)蔬菜产业。适应城镇居民关注产地品质、追求质量安全的需要,着力提高主要产品集中度,推进单品规模化、设施化、周年化、标准化生产。在藁城区、高邑县、晋州市、正定县、栾城区、鹿泉区、行唐县、元氏县、灵寿县、新乐市、赵县等重点区域发展西红柿、黄瓜、西瓜、西葫芦、茄子、芹菜、油菜、豆角、甜瓜、韭菜、大葱、大蒜等特色优势产品50万亩,着力培育至少1个特色知名冀菜品牌。
(三)中药材产业。适应传统中医中药的道地性要求和健康养生、药食同源的趋势,着眼满足中药企业生产需要,到2020年,培育一批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建设一批优质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和绿色生产基地;大幅度提高优势区中药材标准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提高特色中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占有比例。在行唐县、灵寿县、井陉县、深泽县、正定县、平山县等重点发展丹参、金银花、连翘、知母、麻山药、防风等中药材25万亩。
(四)干鲜果品产业。适应国内外高端市场特定产地、特殊风味需求,发挥我市苹果、梨等果品生产优势,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轻简化外向型基地,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重点发展晋州鸭梨,赵县雪花梨,井陉县、矿区、平山县的苹果,新乐西瓜,晋州、鹿泉区葡萄,元氏石榴,赞皇樱桃等80万亩;大力发展核桃、大枣等规模种植产业,推动初加工原料基地规模化建设,规划期内,全市核桃、大枣等干果产业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
(五)肉类单品产业。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牛羊鸡肉增加趋势和追求原生态老味道需求,发挥我市气候适宜、饲草饲料丰富的优势,稳定生猪、肉牛生产,逐步扩大蛋鸡国内自主培育品种市场占有率,重点开发太行鸡地方品种及配套系。促进蛋鸡产业现代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推行鲜蛋分拣包装工艺设备,发展产品精深加工,推行品牌化运营,全市蛋肉鸡产业可持续发展。
(六)奶类产业。适应奶类消费高端化、功能化需求,发挥我市地处奶牛养殖黄金带优势,巩固发展行唐、新乐、鹿泉、藁城、正定五大奶业优势区域,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推进智能奶牛场建设,平均单产9吨以上奶牛存栏占50%以上。培育壮大君乐宝、河北三元等龙头企业,支持家庭牧场和合作社发展特色小型加工企业,加快形成骨干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配套、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奶业加工新格局。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婴幼儿乳粉和巴氏杀菌乳,积极开发奶酪、黄油、冰品等新产品,加快形成中高档产品为主体、特色功能性产品为补充的供应体系。君乐宝乳业新建一个年产19.8万吨液奶工厂,年产2.2万吨婴幼儿乳粉加工厂,全市婴幼儿乳粉产量达到16万吨。培育君乐宝国际知名乳品品牌,提高婴幼儿乳粉全国市场占有率。
(七)渔业。规划期内利用养殖渔家乐等形式主要发展冷水鱼(鲟鱼)、甲鱼,到2020年产量均达到700吨。
(八)其他产业。以满足特殊人群、特种行业特别需求为目标,结合我市各地自然条件和种养习惯,适度发展特种养殖和特种种植。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土元、蜜蜂等基地建设;同步建设木本油料、蔬菜、花卉生产和加工基地,抓好市场销售,确保质量,逐步发展新产业、新优势。
三、重点任务
(一)聚焦科技创新,提升创新研发能力。科技创新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我市发展特色农业要把科技创新摆上重要位置,从良种繁育、生产指导、技术推广、产品开发等全产业链条开展基础性、前沿性领域研究,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一是充分发挥“石家庄科技中心”、“石家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科学指导、产研结合、人才技术中心、科技孵化器作用,与科研院所建立深入合作机制,定期开展专家技术交流,强化新品种研发示范、新技术推广服务、新模式孵化运行。加强与北京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对接,积极引智,推动合作深入发展。二是鼓励现代农业园区等农业生产主体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组建科研创新专家团队。现有基础较好、科研实力较强的,加快实验基地、研发推广中心等机构建设。推进栾城区与新疆农科院的对接,尽快落实吴明珠院士工作站相关工作,发挥对我市甜瓜产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深入实施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合作,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集成推广配套实用技术。充分利用省级农业产业体系专家团队和综合试验站的技术优势,率先将先进技术在我市示范推广。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农技推广,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市科技局牵头,市农牧局、市林业局等部门配合,相关县(市、区)政府负责)
(二)聚焦绿色发展,提升基地建设档次。深入实施石家庄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档升级。坚持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推广“畜-沼-果菜”“粮-畜-肥-田”等生态循环模式,推动废弃物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拓展多种功能、发展新兴业态,推动种养加有机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0年,建成2-3个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县,争创1-2个国家级种养结合循环示范县。严格产地环评和认证,依据环境资源承能力,确定生产基地建设规模,打造名特产品“第一车间”。提升农田节水、统防统治、健康养殖和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水平。(市农牧局牵头、市林业局配合,相关县(市、区)政府负责)
(三)聚焦质量效益,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一是健全完善地方标准体系,结合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规范和国际先进标准,修订市级农业地方规程100项。鼓励企业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企业标准,推行质量认证,建立追溯体系,培育高端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落实生产主体责任,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安全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农户按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生产。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有关规定。推行生产电子信息码,落实采购和销售台账制度,实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严格执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强化生产过程追溯,加施产品标识码,督促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完善生产档案,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信息平台。四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严格管理投入品使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市农牧局牵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林业局、市食药监局、市商务局等部门配合,相关县(市、区)政府负责)
(四)聚焦智慧农业,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引领、支撑,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通进行重构,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以《构建省会石家庄市数字农业综合支撑服务平台》项目为抓手,推动整市智慧农业建设。一是围绕农业质量年,利用互联网技术从抓源头--管生产--严追溯入手,对全县农资经销店进行规范和全程监管;对全县种养大户、家庭农产品、合作社和园区进行生产过程监控,推进标准化生产;对县域重点企业产品实施二维码追溯。形成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全过程数据链,实现治理有效,促进绿色农业发展,保障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创建区域农产品品牌。二是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互联网技术创建和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科学定位农业电商经营理念,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契机,大力实施县域益农信息社建设,确保信息进村入户,消除信息不对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促进“产业兴旺”,实现“生活富裕”。(市农牧局牵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林业局、市食药监局、市商务局等部门配合,相关县(市、区)政府负责)
(五)聚焦品牌培育,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美誉度。一是开展产品认证,支持生产经营单位注册商标,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提高高端产品比重。唱响公用品牌,开展名优产品普查、搜集、整理、保护和开发,注册地理商标和地理标志登记。推行公用品牌与企业商标并行使用,加强品牌创意设计,提升品牌文化竞争软实力。二是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着眼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制定完整的品牌推广和营销战略,开展名优品牌创建。重点打造君乐宝乳业、晋州长城、赵县雪花梨、新乐2K西瓜、灵寿金针菇、藁城宫面、鹿泉谷家香椿、高邑黄瓜、赞皇樱桃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地域性知名产品。三是讲好品牌故事,挖掘品牌文化历史内涵,创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传播养生保健知识,推动创意创新。组织开展石家庄市农产品品牌评选和宣传推介活动,培树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大品牌。到2020年,“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300个,涉农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达到8个以上,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0个以上。组织企业参加我市农业博览会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及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类展会,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加强品牌营销,做好品牌推广。同时完善农产品品牌保护制度,依法查处侵权行为,切实维护我市农产品形象。(市农牧局牵头,市工商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委等部门配合,相关县(市、区)政府负责)
(六)聚焦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树立全产业链经营理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农业特色产业一产为基、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坚持“前延后拓左右联”,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上游种养环节拓展,配套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养基地,发挥市场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园区向下游加工销售环节廷伸,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挥园区的孕育衍生功能;国绕龙头企业经营和园区发展建设需要,配套发展包装、仓储、运输、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发挥产业链的磁场效应。(市农工委牵头,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等部门配合,相关县(市、区)政府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的指导、统筹、协调和督导,协同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各县也要成立相应组织,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特优农产品提质增效为导向,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建立项目库,集中投入、轮动扶持。建立健全各类农业特色产业行业协会,在产销衔接、行业自律和协调价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市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支持特优农产品提质增效。各级财政要整合现有支农资金,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对评选出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特色优势农产品,采用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金融、科技、国土资源、环保、水利、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大支持カ度,落实特色产业发展用地、用水、用电、修路支持政策;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政策性保险扩大范围和区域,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特色产业。
(三)完善服务体系。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拓新市场、研发新产品,改善企业管理,激发人的积极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特色专家岗位要优化科研方向,加强特色品种选育,研究集成配套技术,提高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建立与特色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农技推广联盟,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进一步完善经营性服务,加快培育农机作业统防统治、集中育苗、加工储存等生产性服务组织。培育壮大我市特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引入拍卖交易、期货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提高销售服务能力,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向国内外高端市场。
(四)严格督导考核。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要纳入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考核范围。按年度分解任务,开展督导检查,通报各地进展情况。对进展不快、效果不明显的县,要共同研究推进措施,督促指导整改。县(市、区)要一个产业、一个实施方案、一套工作班子,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把任务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落实到乡、村、地块和养殖场,加强日常监督指导。
(五)搞好宣传发动。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利用传统宣传途径、现代信息技术和休闲旅游等新业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特优农产品。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渠道,利用电商平台、“互联网+”等各种新兴手段,运用拍卖交易、期货交易等方式,加强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消费者对我市特优农产品的认可度。结合休闲旅游等新业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特色农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体验、品尝、购买特色农产品。发现和培树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2018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