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支持Ipv6
         
        综合要闻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数据发布
        美丽石家庄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政府办公室函件 >> 2013年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石政办函〔2013〕145号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

         

        康复服务能力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正定新区、循环化工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石家庄市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127

         

        石家庄市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

         

        能力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市”建设,做好“全国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项目试点”工作,在维护和增进群众健康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作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群众对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加强继承与创新,丰富发展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康复服务实践,不断完善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的优势,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服务。

        二、主要目标

        建立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社会性独立养生保健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体系,到2015年,基本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多元化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模式。

        三、工作内容

        (一)加快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市中医院要利用中医药人才与技术优势,建立“治未病”中心,总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完善康复科建设,成为全市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县级中医院要整合资源,完善康复科建设,建立“治未病”科,总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总面积分别不少于30平方米15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设立中医“治未病”指导室及康复理疗室,总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为辖区居民提供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

        (二)强化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以市中医院为培训基地,按照“分层、分类、分级、分岗”的原则,对全市中医药人员进行“治未病”及康复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培养300名掌握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知识和技能的医师,培养500名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的技能人员,培养100名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健康文化传播专业人才,培养200名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调理师,适应居民对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的需求。

        (三)实施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项目。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工作。对0-36个月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中医健康指导,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健康干预,到2015年,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70%以上。推广针灸、推拿、拔罐、敷贴、理疗、刮痧、穴位注射、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康复、健康功能检测、膏方进补、健康调养咨询指导等服务项目。

        (四)创新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载体。深入开展“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乡镇)”创建活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创建主体,以规模较大的居民区和行政村为创建单元,以中医药健康管理为内容,以广大居民积极参与为基础,成立中医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培训中医家庭保健员,设置中医药健康宣传橱窗,编印中医药宣传资料,普及中医特色文体活动,采取中医药手段对广大居民进行连续性全程健康管理。到2015年,创建49个“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和100个“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乡镇”。

        (五)加强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监管。针对社会性独立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管理不够规范、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医疗保健知识培训等问题,根据《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试用稿)》,开展调查摸底,有关部门要联合制定社会性独立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细化建设标准,明确部门监管职责。要强化从业人员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规范服务行为,逐步建立人员准入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社会性独立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六)搞好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传播与推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宣传中医健康文化,通过开辟专栏、录制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与推广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知识与方法。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群众进行“治未病”及康复服务科普宣教。组织专家团队和中医健康讲师团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家庭,开展巡回宣讲。到2015年,接受服务对象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90%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石家庄市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市长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主要职责是负责“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项目”试点城市的政策制定、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等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实效。

        (二)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加大财政投入,用于服务平台建设、基础条件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要将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技术与方法,纳入收费项目并制定合理价格。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领域,形成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的多元化格局。

        (三)强化绩效评价。要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开展对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及居民接受度、满意度进行绩效评价,加强服务质量检测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附件:石家庄市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

         

        能力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长:

          业 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

        郎金国 市政府副秘书长

        李志宏 市卫生局局长

          员:

        赵建林 市发改委副主任

        王其斌 市人社局副调研员

        王东华 市财政局副局长

        张东生 市卫生局副局长

        赵立芬 市教育局副局长

        张英才 市科技局副局长

        李丰基 市工信局副局长

        李文英 市农业局总农艺师

          彬 市林业局副局长

        李利佳 市食药监局总药剂师

        朱振堂 市物价局副局长

        孙桂莲 市工商局副局长

          占 市质监局副局长

        张春生 市商务局副局长

        张文志 市文广新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李志宏同志兼任。建立“区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张东生同志作为召集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具体工作推进。

         

         

        关于本站|网站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1301000003
        冀ICP备20013865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704号